屯堡文化调研采风活动|在旧州看见非遗传承新活力(屯堡文化研究的现状及问题) 99xcs.com

“少将的眉毛一根箭,武将的眉毛似火焰。”11月6日,屯堡文化采风团一行走进安顺市旧州古镇。在屯雕工作室,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安顺地戏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周顺指着一整墙面具,向采风团讲述不同角色面具的造型特征,阐释每一种设计所对应的英雄性格与戏剧象征。

久久小常识(www.99xcs.com)™

地戏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周顺讲解不同面具背后的文化内涵。

“每个面具都在诉说一个英雄的故事。我们戴上面具的那一刻,就不再是自己,而是成了戏里的神。”“00后”小伙儿周顺,打小在家人的影响下接触了地戏。他的童年几乎都是在地戏班子里度过的,对这项传统艺术有着深厚的感情。

作为年轻传承人,周顺曾直面地戏传承的“年龄困境”。周顺表示,就在两年前,不少年轻人仍将地戏标签为“老土”“不潮流”“老龄化”。面对这样的认知落差,周顺一直在传统继承与现代传播之间寻找平衡。

久久小常识(www.99xcs.com)™

安顺地戏演的是忠义仁勇,唱的是精忠报国。

于是,周顺与团队迈出了年轻化探索的步伐:在不改变地戏核心内涵的前提下,精简浓缩表演形式,让节奏更贴合现代观众;更主动拥抱自媒体平台,用年轻人熟悉的传播方式扩大影响力。“我们想让来贵州的游客,不只是‘看见’地戏,更能‘听懂’‘看懂’地戏。”

展开全文

如今,周顺和同伴组建的“安顺大屯堡非遗地戏演艺团”已演出近千场。地戏的故事从北京,上海,一直演到日本大阪。他们的抖音账号上,地戏的唱腔配上时尚的运镜,让“调北征南”故事焕发新生。

久久小常识(www.99xcs.com)™

旧州古镇的“旧饰”文创店。

离开屯雕工作室,采风团转角遇见“旧饰”文创店。店门前陈列的地戏元素小物件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27岁的店主谢登红正整理新到货的脸谱钥匙扣。

久久小常识(www.99xcs.com)™

以屯堡面具为原型的文创产品。

2023年,谢登红从贵阳的设计公司辞职回到旧州,先后在古镇开设了旅拍店与文创店。“在古城开个小店,卖一些与家乡文化相关的小产品,像是找到了心灵的锚点。”谢登红告诉记者,店内大部分产品是自己设计的,很多钥匙扣、挂件之类的产品很受年轻人喜爱。

久久小常识(www.99xcs.com)™

“旧饰”文创店谢登红展示其设计的明信片。

“比如屯堡面具明信片,我们特意做成Q版形象,用更可爱、更贴近年轻人审美的风格吸引他们。”谢登红说,接下来她还计划设计手机配饰,“年轻人就喜欢这些新奇小巧的玩意儿,把非遗元素放进去,他们接受度更高。”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赵珊珊 吴蔚

编辑 张婷

二审 李劼

三审 闵捷